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民营银行的破冰点在何处?

发布于 2013-10-14  快速申请贷款

    据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央确实有把民营银行名额分配给若干省市,只是名额分配并不是各地等量摊派。比如有的经济发达省市有两个名额,而有的欠发达地区一个名额也没有。

  中央提出允许民营资本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政策后,在中国内地兴起了一股申请兴办民营银行的狂热潮。以至于在设立民营银行“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情况下,A股市场已经在狂炒民营银行概念股。只要与申请民营银行沾边的上市公司股票都被炒得火热。

  同时,消息面不断传出一些上市公司和民营资本申请银行牌照的讯息。最新传闻是,全国已有20余家企业申请民营银行牌照,并已经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笔者获取的信息是,至今没有一家民营资本获得具有最终决定权的银监会发放的银行业牌照。银监会发放的商业银行牌照才是兴办商业银行最终、最权威通行证。

  从中央提出允许自担风险的民营资本设立银行后,已经过去几个月了。虽然社会炒作很热,但至今银监会、央行等专业权威部门似乎“很冷”。笔者分析主要是,民营银行的设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金融改革工程,不能草率行事、一蹴而就。

  在所有经济领域,风险最大的是金融行业,其中包括银行业。笔者以一个从业30多年、几乎干完所有银行业务部门的老银行角度说,银行业无论哪个岗位,哪项业务都是高风险的。在银行里不存在没有风险的部门。因此,民间资本设立银行必须率先从风险角度考虑和把控。如果一哄而起,出现风险,后果不堪设想。不仅违背了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而且对实体经济必将带来严重伤害。

  围绕设立民营银行可能出现的内外部风险,一系列配套措施应该提前出台。比如:保护存款人的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再比如:银行业破产条例的出台;又比如:利率彻底市场化的推进等。这些配套工程不出台的话,贸然放行民营资本设立银行的风险很大。即使出台都不一定能够遏制民营银行在信贷资产上的盲目扩张风险。美国联邦存款保险计划是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用以帮助恢复信用和防止银行恐慌。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一计划越来越显得糟糕。它对银行存款提供了政府保证,但却不能保证银行拿着这些保了险的存款就能够谨慎行事。结果,许多银行用高利率来吸引存款,然后用这些钱去冒险贷款和投资,还将付高工资给他们的管理人员。当银行开始走向破产,政府就不得不捡起这个“烂摊子”。其损失最后可高达数千亿美元。银行家、银行和银行的股票持有者成了主要受益者,而纳税人成为了受害者。这个教训中国应该汲取。

  更专业的监管层与普通民众包括社会媒体舆论思考的角度、深度相差很大。即使在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完善以后,监管部门也要找准民营资本兴办银行的突破口、破冰点。笔者认为,应该把是否真心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否有能力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且已经有服务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从业经历作为起步标准;把是否是创新型企业,是否能够兴办创新型商业银行作为破冰点。而不是把民营资本兴办银行这个新事物仍然定位在传统商业银行的旧模式上。我们急需的是引领型、创新型、前瞻型、未来趋势性的民营银行,而不是陈旧落伍的传统商业银行。这一点需要监管部门有清醒认识,并将其作为兴办民营银行的破冰点。

  集小贷、担保、金融支付结算体系完善、代理金融产品销售,本身就是为中小微企业服务、金融业务诞生之日就定位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较好的阿里巴巴集团,当仁不让应该成为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这类电商企业植根、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率先兴办商业银行不会偏离支持实体企业的方向,也不会出现把信贷资产用于支持内部关联公司的关联式交易风险。同时,其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经营分析模式,比传统商业银行在风险把控技术性上先进得多,管理上超前许多倍。

  总之,民间资本兴办商业银行一定要起好步、开好头,绝不能将陈旧落伍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作为破冰点。(温州商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8950.html

本文标签: 民营银行 民间资本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