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信贷扩张维持经济增长路径 缺乏可持续性

发布于 2013-08-15  快速申请贷款

    中国银监会前不久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395亿元,比年初新增467亿元。而在今年上半年新增的不良贷款中,浙江、江苏、山东这三个沿海省份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471亿元,占到全国不良贷款的45%以上,而在今年上半年新增的不良贷款中,浙苏鲁三省则高达310亿元,已经占到全国不良贷款新增量的六成以上。

  浙江、江苏、山东这三个省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在目前全国各个省份都面临经济增速减退的大环境中,这三个省的增速也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出现的却是不良贷款的快速上升。这表明,在以往的高增长中,它们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度十分高,一旦遇上目前的经济增速减退,特别是支撑这三个省份经济高增长的光伏、钢贸、船舶制造、外贸等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危机以后,这些行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变本加厉,但也更容易转化为不良贷款。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良贷款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国际公认的底线是不良贷款不能超过贷款总额的1.5%,一旦突破了这个比例,商业银行就会出现坏账风险。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有关材料,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不良贷款率接近1%的水平,尚在可控范围,但是以已经公布不良贷款率的浙江和山东两省来看,已分别达到1.65%和1.58%的水平,这表明信贷风险在这两个省份已经形成。尚未公布不良贷款率的江苏,情况也很不乐观,数据显示,该省上半年的不良贷款比去年底增加了30%,而在今年前5个月,省内商业银行新增的不良贷款占到了全国的40%。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是商业银行自己,也认为这些省份的贷款总量大,不良贷款数字高是比较正常的。

  回顾我国经济高增长的整个过程,银行的信贷投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的扩张要求信贷的扩张与之匹配,这导致货币出现严重超发,经济增长的成果被货币贬值所对冲。与此同时,由于这种投资项目中有相当多缺乏市场消化能力,因此投资项目完成后效益不高,导致大量银行信贷成为坏账。在我国商业银行改制之前,这个问题借助政企不分的体制被掩盖了起来。在本世纪前十年的商业银行改制中,国家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兜进这种坏账,实际上是由民众在为银行的不良贷款买单。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基本已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对银行信贷的控制已经严格了许多,但是,在政府前几年大力推进的以投资扩张来保增长的过程中,银行仍然无法摆脱地方政府的指挥棒,不得不为地方经济的增长提供信贷,以至仍然难以摆脱不良贷款的纠缠。

  这种用信贷扩张来维持的经济增长路径,只能适应以往那种以投资为经济发展引擎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暴露了不少问题,因此需要不遗余力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但是,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地方政府对此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尤其是不能适应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增速下降的现实,因此缺乏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自觉性,依然迷恋于用银行信贷扩张来推进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甚至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能严重过剩的“两高一剩”行业也缺乏“壮士断腕”的勇气,利用政府的行政权力来要求银行对它们继续输血。浙苏鲁三省不良贷款的膨胀,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现实。

  依赖信贷扩张的经济高增长,就像给一个病人打“强心针”一样,只能带来暂时的安宁,但病症并没有解决掉,这种模式对于维持经济高增长是缺乏可持续性的。目前,在经济增速减退的趋势难以扭转的现实压力下,又出现了调整货币政策的声音,希望通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息来给经济提供刺激。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错配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在目前即使放松银根,其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很难进入真正缺少资金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而是依然会流向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增加新的阻力。当地方政府继续乐此不疲地在这种模式之下飞奔的时候,地方政府就缺乏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压力和动力,商业银行也就只能继续被动地充当地方政府的“小金库”,甚至需要承受由信贷扩张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不良贷款,从而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北京青年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7201.html

本文标签: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