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资管新规加速打破“刚兑” 保本产品或不复存在

发布于 2017-02-28  快速申请贷款

  银行理财业务作为银行业的资管业务,近年快速发展,但却出现表内业务与资管业务界限模糊的问题。近日,由央行牵头“三会”正在制定中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征求稿”)广为流传。分析师指出,银行理财业务是典型的资管业务,而且“影子银行”特征明显,因此是监管重点。当然,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预计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有过渡期等弹性制度安排。

  意见征求稿明确,“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风险时,金融机构不得以自有资本进行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此前,市场上有部分人士担心表外理财将全部回表的监管方式,这在中信建投宏观经济与债券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看来,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倒退,治标不治本。“表外理财的风险根本上并非靠全部回表,计提拨备、占用资本防控,因此,监管大概率并非以回表作为要求,而是需推行表外业务真正表外化。”黄文涛表示。

  “目前只有银行理财可以发行保本类产品,且属于银行的表内业务。现实中银行的理财业务既可以是表内业务,也可以是表外业务,判断理财产品是否入表的依据就是是否保本。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反映,其负债端吸收的资金作为代理投融资款项,不计入银行表内负债。”国元证券研究员冯迪昉、施雪清表示,“之前表外理财不纳入银行风险考核,但央行在2017年将表外理财正式纳入广义信贷作为宏观审慎评估(MPA)的一项评估要素。一旦禁止表内资管业务,银行的表内理财主要就是结构化存款,其不计入资产管理业务,其他类型理财产品只能通过表外开展。因取消保本保收益的承诺,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会下降。”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研究员沈娟认为,根据意见征求稿,现有银行保本理财业务只有两条路径:一是保留在表内,转为资产负债业务,未来可能面临存款准备金提取;二是转成表外的非保本低收益型产品,不再给予保本承诺,大致延续原来的投资端投向。

  黄文涛认为,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不会回表,只会表外化。“银行的确可以选择不发展表外理财,或者承担刚性兑付而占用资本,但这会带来理财业务的大幅落后或者盈利水平的下降。在对理财业务的势在必得以及对资本的考量下,银行应不会停止发展表外理财,而根据监管的引导对其理财产品进行表外化,并打破"刚兑"化的发展,对银行来说更合理。”黄文涛指出。

  黄文涛同时表示,“原先由于监管分散,各监管部门管理下的相关资管行业存在一定的行业和产品差异,这有一定合理性。但当银行理财同其他资管产品一起纳入统一的监管管理后,银行理财产品理应同其他资管产品消除差异性,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必然不应再有隐性"刚兑"。”

  兴业证券的唐跃等分析师认为,政策的目的是打破“刚兑”,使得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质,但在实际中落地难度可能比较大。在其看来,银行理财为了维持自身声誉和客户,即使面临亏损,也可能借用其他资金弥补亏损缺口。

  国泰君安分析师邱冠华、王剑指出,将来银行部分表外理财资产如果回表,可能会使银行某些监管指标承受压力。因此,他们预计银行理财业务的整改规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有过渡期等弹性制度安排。他们同时指出,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可能会发生一些历史性变化,比如理财直投业务得到重点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不断提升等。

  “当旧的银行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或需开始面临转换净值型产品新发的问题,或通过成立资管子公司新发产品,因此长期看,在未来政策逐步落实的过程中,银行理财产品可能面临的变动相当大。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银行理财产品都将会面临一部分因银行隐性信用背书消失而带来的规模收缩。”黄文涛指出。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62873.html

本文标签: 银行理财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