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评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藏隐忧 需从严监管

发布于 2017-02-06  快速申请贷款

  最近,多家媒体关注到一个现象,即数百家上市公司去年动用几千亿元资金购买各类理财产品。在中央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当下,在此类现象看上去合乎“市场化”原则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小的隐忧,对此必须加以规范和从严监管。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有767家上市公司购买了包括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等各类存款、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私募、信托、基金专户以及逆回购等理财产品,总金额达7629亿元。

  多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表明,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各类理财产品,在几年之间已成风潮。在一些上市公司的临时公告中,出现“XX公司关于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公告”、“XX公司关于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进展公告”等类似公告,已是司空见惯。去年就有11家公司认购金额在60亿元以上,排名前两位的是中国神华新湖中宝,2016年其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额都超过了200亿元,分别为310亿元和232亿元。自2012年至2016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和认购金额几乎都以30%左右的速度增加。

  许多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自称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看上去是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而开展的。但仔细分析起来,此类说法也不尽然,甚至存在“伪市场化”因素。

  首先,不能否认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确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出发,在监管规定之内,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它们有购买理财产品的需求,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各类理财产品的供给,客观上存在的供求关系使这种现象多了起来。

  其次,多数上市公司是用资本市场募集的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如果做一个分类,那么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主要包括闲置的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前者包括闲置的计划性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其中超募资金属于计划外资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从2016年的情况看,7629亿元的理财产品认购额中,资金来源于募集闲置资金、自有资金的比例分别达58%、42%。这就是说,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中,一多半是通过股票市场募集的闲置资金,按照其发行股票或募集资金的监管要求,本来应当将其投入到实体经济项目中去,而现在大多投资了“金融产品”。其中,资金“脱实向虚”的动向已十分明了。

  再次,进一步分析,即使少数上市公司动用募集的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属于理性的投资行为,但是众多上市公司纷纷这样做,就有可能产生集体无意识行为的后果。目前,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目和认购金额仍在快速上升,这无疑表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变成金融市场上的“类金融机构”,如此下去,难道是正常现象吗?难道不是“脱实向虚”吗?其中潜藏的风险隐患难道不令人不寒而栗吗?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并将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按照新发展理念,引导、规范和监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行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事不容缓。为此,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方面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找到症结,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上市公司作为理财市场的购买方或需求方,应当牢牢坚守做大做强主业的原则,在此原则下坚持理性投资原则,适度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稳健经营和理性投资行为不仅关系到公司持续安全较快发展,而且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其应比大量非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做大做强自己的主业,即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成为实体经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标杆。在此前提下,闲置的自有资金才能理性选择购买适量的理财产品。切不可舍本逐末,盲目地、过度地投资理财产品或配置金融资产。实体经济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本业,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

  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理财市场的卖出方或供给方,要严格规范发行理财产品的行为,坚持理财资金运用的正确导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预防自身风险。现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中一些机构为留住上市公司客户,往往开发了收益更高、期限更短、门坎更低的各类理财产品,其用途偏离支持实体经济项目,而且一味地投上市公司追求高利润的偏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此类做法虽可一时地或短期地留住上市公司客户,但是否能够长期满足这类客户的“味口”,仍然存疑。个别或少数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此营销客户,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但是大量或所有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如此作为,成为集体无意识行为,那么一定会形成全社会都做金融投资、忽视实体经济的风潮,不仅银行、券商、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始脱离坚守实体经济的基础,而且众多上市公司演变为“类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这将加重资金脱实向虚、金融自我循环、金融泡沫化趋势,潜伏越来越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有鉴于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定要对发行理财产品进行严格规范自律,不忘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守住风险底线,确保自身金融安全。

  金融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措施,加强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保障理财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已成风潮的众多上市公司动用一多半非自有资金纷纷购买各类理财产品的行为,显然不是一时所为,而监管的滞后应引起重视。当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纷纷如此行为的时候,当正常的银企关系扭曲成银行与上市公司“类金融机构”无序竞争的时候,说明市场机制不健全或市场作用未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此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就要提上议事日程,银行监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等金融监管机构需要更新监管理念,完善监管方式方法,加强对理财市场的各方主体包括上市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科学的有效监管,以保障理财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保障理财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目标的轨道上正常运行,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时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61588.html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