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趋势上:价格分歧大 创新模式多

发布于 2016-08-10  快速申请贷款

  导读

  写在前面的话:7月16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主办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并在会上发布了《2016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结构性改革下大资管的转型与突围》。从今天起,金贝理财将陆续发布报告的部分内容,与读者共同探讨大资管的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儿?

  银行不良资产还在持续暴露中,不良处置市场正异常活跃。

  与上一轮不良处置盛筵(国家主导四大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不同,此轮不良资产爆发,背景是实体经济整体下行,资产处置需尽快变现,实现价值增值,无论对银行还是资产管理公司,都是挑战。

  对银行而言,像此前那样低价卖断不良资产,牺牲账面利润,是无法承受之重。由此,业内探索出了新的不良处置模式。

  概括来看,一方面,银行转让出不良资产债权或收益权,在会计上实现不良资产的出表,降低不良率,减少资本占用;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类形式进行回购,将不良处置收益留在银行;资金来源方面,或对接银行理财资金,或机构间相互代持。或者通过卖断反委托的形式,锁定部分不良资产的处置收益在银行体系内。

  经过梳理,目前银行处置不良的创新模式主要有:纯通道模式、分级持有模式、卖断反委托模式、基金模式和合作资金池-资产池模式。

  4月底,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82号,下称“82号文”),明确禁止用本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的信贷资产收益权,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显性或隐性回购。

  目前,纯通道类和对接自家理财资金的模式已基本被叫停。

  1、不良资产余额两年内翻番,未见底

  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真实的不良率,境内外分析机构有着不同的估算,但很难判断这些估算方法究竟有多接近真实情况。

  仅根据银监会官方统计,两年时间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余额已经翻番。

  2014年一季度末,彼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61亿元,不良贷款率1.04%;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已达13921亿元,不良贷款率升至1.75%。

  值得关注的是,关注类贷款的增速超过了不良贷款率,其中也存在着商业银行为了延缓不良率的暴露而采取了一些会计上的手段。

  从2014年一季度末到今年一季度末,关注类贷款余额从15553亿元、占比2.5%,升至31953亿元、占比超4%。拨备覆盖率从273.66%一路跌至175.03%。

  不管真实的不良贷款率为多少,由于不良的暴露和经济下行周期存在一定滞后性,其继续劣变的趋势受到市场一致认可。

  2、不良处置趋势:价格分歧+竞争激烈+模式创新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从去年以来显现一些趋势,且出现了两种矛盾现象:一方面,银行出让不良资产包需求大且频度提高,从过去的一季度一次,到现在可能一周一次,市场上几乎天天有资产包出让,但买卖双方就价格分歧较大,导致不良资产包转让招标大量流拍;另一方面,由于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涌入了大批新机构,“乱报高价”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随着不良资产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预期中收益率下降几乎成为业界共识。

  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公布的《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合计66.5%的受访者(注:该报告基于112份调查问卷,其中商业银行62份,资产管理公司50份)认为,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不良资产市场的预期收益率持平(20.7%)或小幅下跌(45.9%)。

  具体而言,对不良资产的预期内部收益率呈下行趋势。其中,选择收益率在10%-15%的占41%,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其次是收益率在15%-20%(27%)和20%以上(24%),同比分别下降3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同时,选择10%以下的,同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

  一个更为直观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处置难度方面,选择“比较难”的受访者占比达51%,认为“很难”的占10%。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银行不良的加速暴露,以及上述提到的买卖双方对于不良资产定价分歧,过去银行直接卖断不良资产包的做法,实际上比例明显下降,各类创新处置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包括被监管认可和不认可的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52741.html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