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第三方支付与银联积怨由来已久 野心背后存隐忧(2)

发布于 2015-08-25  快速申请贷款


  一位分析人士曾这样介绍第三方支付对银联的取代功能:比如张某在A银行开有A账户,李某在B银行开有B账户,假定张某欠李某1000元,要进行偿还,在原有的银行清结算体系中,张某向李某进行跨行转账,由于银行体系采用的是强实名认证,这时这笔资金流向信息银行可以全部掌握。而假如张某和李某的银行卡都绑定了某支付机构的快捷支付,支付机构也在A银行和B银行开设有备付金账户,那么只需支付机构将张某在A账户的资金划至自己在A银行的备付金账户,然后再将自己在B银行备付金账户的1000元划转至李某在B银行的账户即可。如此一来,本应该通过跨行转账进行的还款行为,就被支付机构两笔同行转账替代了。就用户体验而言,整个还款过程可以在支付机构内完成,清算环节得以绕开,第三方支付成为了变相的清算机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用户觉得第三方支付的交易体验更好。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由于支付宝这样的“多银行开户者”的出现,央行清算就无法垄断了,这就是过顶传球,也就是支付机构的“银联化”。

  央行近期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则是让第三方支付回归通道本身。“《意见稿》体现了监管意志:支付就是支付,支付机构不能‘银行化’、‘银联化’。”王剑表示,“央行坚持认为,其打造的支付结算-清算体系秩序是不可动摇的。《意见稿》出台,歪门邪道被堵,支付机构将回归‘互联网+’、‘大数据金矿’的商业模式。”

  野心背后的隐忧

  对于第三方支付越位的举动,银联方面曾这样形容隐藏风险:银行绕开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直连导致的诸多问题,不仅严重冲击了银行卡价格标准体系,而且使得非金融机构获得了局部范围内的联网通用能力,降低了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

  银行卡的风险防控也是银联考量的重要原因,银联方面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开展银联卡业务过程中,在直接与商业银行建立连接的同时存在变造交易类型、套用MCC等违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识别交易场景和客户真实交易行为,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控,容易掩盖伪卡欺诈、网络欺诈、洗钱套现等风险隐患。多头连接还导致持卡人账户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开展银联卡业务过程中,存在私自留存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的情况。“如果使用了银联卡品牌但没有经过银联网络,出现了什么风险银联看不到,也很难进行风险防范。”银联一位内部人士称。

  在分析人士看来,第三方支付行业与银行直连交易规模的扩大,容易导致网络欺诈、洗钱套现、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控等。商业银行只是每日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进行核对,防止备付金被挪用,但很难有效监控其内部的资金走向,再加上支付账户是弱实名认证,这种不透明也容易滋生洗钱等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清算职能本应在央行体系下完成,第三方支付作为一个支付渠道,却起到结算的功能。央行已经不知道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只知道最终的清算结果。除了游离于央行支付清算体系容易滋生的洗钱、恐怖融资风险外,支付机构通过内部的资金轧清,绕开央行支付清算体系的监控,还对央行统计基础货币量、有效开展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更对维护支付体系安全、防范系统性风险带来负效应。(北京商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41244.html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