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上海自贸区已具备率先开放资本账户的条件(2)

发布于 2015-06-05  快速申请贷款

  张新:管制放松后,其被洗钱、恐怖融资以及税收犯罪、贪腐犯罪所利用的风险也明显增加。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2010年3月发布了《自贸区洗钱风险研究》,明确提出自贸区存在洗钱脆弱性,并列举了各种利用自贸区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案例,包括利用虚假贸易进行洗钱、设计结构复杂的交易或公司进行偷逃税犯罪,以及利用自贸区法规政策滞后实施洗钱或税收犯罪等。我国由于有宏观审慎的管理制度,上述风险远没有其他国家严重,但从长远看,随着金融扩大开放,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后,按照国家公布的跨境资金流动规则,市场主体的资金不经审批就可自由流动,政府职能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管理,政府要管理的风险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前述的宏观审慎管理,着重从总量角度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另一块就是“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着重从个体角度防范企业和个人出现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活动。

  在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过程中,人民银行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和做法,制定了以风险导向的拒绝客户机制、创新业务洗钱风险评估、跨境业务审查和名单监控为核心的自贸区“三反”制度。根据自贸区资金交易特点,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了跨境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测室,建立了自贸区“三反”资金监测系统和可疑交易报告机制,重点监测涉及洗钱高风险行业、高风险产品和过度利用避税天堂的异常跨境交易等可疑行为,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不断提升自贸区“三反”措施对金融开放创新态势的适应性。同时,我们服务中央反腐败的大局,积极配合做好打击腐败分子跨境洗钱的工作。建立了“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监测分析和管理体系,是我们的第五项技术准备。

  记者:一旦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投融资汇兑更加便利化,但与此同时如何在事中事后管理中防范风险?

  张新:建立了强大的开展多角度风险管理的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我们的第六项技术准备。

  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按照规则自由流动,取消前置审批。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取消审批后会出现一些风险,对这些风险必须做好前述的宏观审慎管理和“三反”管理。而要做好这些管理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账户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简政放权,实现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管理的革命性变化。为此,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建立了自由贸易账户和外汇管理等系统,形成了多角度的风险跟踪和管理手段。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金融机构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自由贸易账户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与现有相关系统相比,在数据收集、监测分析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在数据收集方面,能实现对跨境资金流动的逐笔24小时实时监测;而且系统是全覆盖的,银证保等金融机构都可以使用,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享受改革政策。在监测分析方面,能监控跨境资金的来龙去脉,对各类性质和各类主体的跨境资金活动能进行监测分析。在管理方面,系统提供了富有弹性的电子围网式的管理环境,对异常交易具有事前预警功能,将宏观审慎管理功能内嵌进系统,能对个体和银行分账核算单元的跨境资金流动进行总量管理。

  在外汇监管上,建立了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形成了核心业务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相互分工、相互补充的外汇业务应用框架。通过国际收支网上申报子系统实现对国际收支申报信息的采集、核查与统计;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子系统实现对企业进出口、收付汇及报告信息的综合管理;资本项目管理子系统则充分考虑资本项目管理改革的趋势和进一步开放的需求,从主体监管角度搭建管理框架,为企业提供资本项下的各类服务。

  目前,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已经与现行外汇系统、人民币跨境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和上海清算所等市场基础设施实现对接。有了这些系统,我们就能对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测和事中事后管理。因此,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和当前的外汇管理系统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有信心管好风险。

  率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条件已成熟

  记者: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资本项目可兑换后,其统计与监测体系是否也应作出调整?

  张新:适应可兑换的国际收支统计与监测框架要与可兑换相适应,这也是很重要的技术准备之一。

  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后,上海外汇管理部门的履职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作重点将从跨境资金流动的事前审批管理转为国际收支统计和监测分析,这就要求建立能够适应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际收支统计与监测体系。这一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对接国际标准,实现全口径覆盖和全方位监测。

  在强化国际收支统计方面,重点是解决资本项目可兑换后市场主体更加多元、跨境资金流动更加频繁、跨境资金流动渠道更加复杂等带来的新问题,确保新的国际收支统计架构能够对跨境资金流动实现全覆盖。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努力:一是对接最新国际标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收支统计标准,对涉外收支交易分类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把金融机构的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范围,满足了资本项目可兑换后的所有涉外交易类型的统计需要。二是重构国际收支统计框架,建立全口径的统计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中国居民与非中国居民间的一切经济交易以及中国居民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状况,并包括所有本外币资金跨境流动。三是优化国际收支统计手段。重点是强化金融机构在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中的核心作用,简化企业和个人的申报环节,提高申报的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国际收支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方面,主要是健全跨境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全口径核查监测体系,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可兑换条件下的风险监测、分析和管理水平。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施主体监测模式。改变过去对同一主体按经常、资本项目的交易性质分散监测的模式,实施对同一主体的所有跨境资金交易行为进行全口径监测的新模式。二是强化重点领域监测。考虑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的宏观审慎管理要求,重点加强了对外债、短期资本流动、资金套利行为等领域的监测分析。三是建立本外币一体化全口径的监测分析体系。积极推进本外币数据和业务系统的整合,形成涵盖不同交易主体、不同交易性质和不同交易币种的宏观预警指标体系,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记者:在原有的账户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在不同规则下管理多个账户,对外支付时需要签发多个指令。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其账户管理是否能简化?能不能实现本外币一体化?

  张新:事实上,自由贸易账户内的本外币资金已经按照统一规则管理。以参与国际竞标为例,企业只需发布一个支付指令,银行即可依据账户协议自动为其以人民币或兑换成所需要的货币对外支付。

  从长远来看,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资金账户将是本外币合一的,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将要实现管理体制的协调推进。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立足未来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需求,探索建立了本外币一体化的监管模式,成立由外汇管理和跨境人民币业务部门组成的本外币一体化监管工作小组,在政策制定、数据共享、风险管理等方面统一布置,统筹本外币管理系统,统筹本外币业务监管,发挥跨境资金监管的合力。本外币一体化的管理框架,是我们的第八项技术准备。

  第九项技术准备,是人民银行在上海建立的自由贸易账户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具有一定的“长臂管理”能力,能对资金流出境外后,对我国企业和个人的境外资金活动进行跟踪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一系统,加强这一能力,对走出去的资金提供账户服务,实现必要的管理。

  最后一项技术准备,是建立了上海市跨部门的跨境资金监测分析与应急协调机制。上海市政府成立了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统筹自贸区金融改革工作,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在这个小组下,人民银行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了跨部门的跨境资金监测分析与应急协调机制,综合运用自贸区信用平台和各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共同应对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

  记者:有了您提到的上述十项技术准备,上海自贸区是否已具备率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资格?您能否勾勒一幅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图景?

  张新:我相信在此模式下,上海自贸区已经具备了承担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重任的条件。

  上述十项技术筹备工作的全面到位,勾画出了资本项目可兑换后的市场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特点有:一是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市场化管理规则,这个规则主要是跨境资金流出流入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三反”机制。二是各类经济主体根据这一规则自主安排跨境资金流动,不再需要事前审批。三是在管理上,金融管理部门从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管理,管理重点是从总量角度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四是建立强大的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国际收支统计和分析,及时监测到风险,为事中事后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五是管理部门也会对异常状态下的总量调控和危机处理建立工具箱储备,但这些都是隐性的“家庭作业”,不会干扰经济主体在正常经济环境下的资金流动,这样就形成了企业自主决策与创新发展其跨境金融活动、金融管理部门隐在企业身后提供全面服务和管理的市场化运行和管理模式。(上海证券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38729.html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