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从企业资金链风险反思银行信贷管理体制

发布于 2014-12-09  快速申请贷款

    近年来,受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及部分高管人员道德风险等因素影响,企业资金链风险时有发生,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出现资金链风险的企业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企业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增加,经营业绩普遍下滑。二是企业非理性发展,呈现多头投资局面。三是企业多头融资,长期高负债经营。四是企业内部存在“黑洞”,资金用途难以监控。五是企业风险累积的长期性与风险爆发的突然性并存。

  企业资金链风险的出现,也暴露出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银行过分注重抵押担保,忽视第一还款来源,偏离了经营信用的本质。在实际操作中,银行过分注重第二还款来源,忽视了对借款人的实际偿债能力的分析。

  银行与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对担保圈、连环担保风险防范不到位。企业之间形成的担保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难以被外部识别。贷款企业通常会通过多次交叉担保来掩盖互保事实,从财务报表上很难发现问题。

  银行对企业过度融资没有相应的约束措施。由于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关联关系非常复杂,企业集团利用内部交易或资金调拨,很容易使拟贷款企业在形式上符合贷款要求。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融资,还通过注册新公司或利用关联企业从多家银行进行融资。有融资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越多,银企间的信息就越不对称,企业过度融资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发生风险就会涉及巨额融资和多家金融机构。

  为此,笔者对于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提出四项建议:

  根据企业资产规模,实行差别化的融资总规模控制。建议通过立法,根据企业的不同资产规模,设置不同的融资规模限制。比如,资产规模低于1亿元的企业,其融资后的资产负债比例不得超过70%;资产规模大于1亿元低于5亿元的企业,其融资后的资产负债比例不得超过60%;资产规模大于5亿元低于10亿元的企业,其融资后的资产负债比例不得超过50%;以此类推,对于资产规模超过50亿元的企业,其融资后的资产负债比例不得超过20%。

  加强对企业授信的全口径管理,提高风险管控水平。银行要从内部体制、机制上理顺对全口径投融资授信的统一管理,实行全覆盖的风险管理政策,提高风险防控的有效性。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对实质风险的防控,加强贷前审查、贷后管理,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将企业的或有负债水平作为重要衡量指标,确保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涉及担保企业担保的贷款,要重点核实担保企业的担保代偿能力,提高担保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主办银行制度、集体会商制度,做好企业大额联合授信工作。对于企业大额资金需求,由主办银行牵头多家银行进行集体会商,利用银团贷款等形式,统一确定对企业的授信规模和信贷额度,避免企业因多头融资导致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贷后管理中,利用集体会商制度,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协商对策,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征信系统建设,为信贷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加强对企业对外担保信息以及财务信息、产权结构信息的采集,加强与环保、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的合作,增加企业信息共享范围,全面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融资信息、担保信息的真实性,信息变动的及时性,以发挥征信系统信息集中优势,方便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复合式动态风险评估和深度的相关关系分析,为银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提供可靠支撑。(金融时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31391.html

本文标签: 企业征信系统 企业资金链风险 抵押担保 金融机构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