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消费贷款 > 正文

季末效应逐渐消散 银行理财7月收益滑下6.5%

发布于 2014-07-14  快速申请贷款

    “中考”结束,季末效应逐渐消散

  银行“中考”结束,7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季末效应已经逐渐淡化。据统计,不同收益类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已有回调。分析师认为,进入7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每况愈下,6%以上的产品已很难见到,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开始向固有的下行趋势回归,投资者可以重点筛选中长期理财产品以锁定收益。

  数据显示,上周110家商业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847款,环比减少13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环比下跌10个基点至5.18%。

  国有大行均在5.5%以下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各大银行官网看到,目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除了个别几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了6.5%以上,其余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在6.5%以下。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仅有3款产品,发行银行多为城商行等,国有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在5.5%以下。

  业内人士分析,在上周,理财产品季末效应消退的表现十分明显,“进入7月后,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这也导致上周平均收益率大幅下行。”数据显示,上周110家商业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847款,环比减少13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环比下跌10个基点至5.18%。与此同时,今年6月,除1个月以下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收益上升外,其余各期限类型人民币债券类和组合类产品收益均有所下跌。

  此外,隔夜、1周、2周、1月的shi-bor数据自从6月下旬开始出现上升势头,这是由于银行在季末对流动性的特殊需求造成的现象,此时也正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进入爆发期的初始时间。银行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应付季末流动性紧缺的现状;而进入7月的第一天,上述各品种齐齐调头向下,这意味着,随着银行季末考核期的结束,流动性需求自然降低,理财产品再次回归原有走势。“银监会松绑存贷比考核,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银行季末年末的揽储压力,但短期内并不能令季末拉存款揽储行为完全消失,而与其共命运的高收益理财揽储现象也不会完全消失,但季末效应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影响未来将会有所减弱。”上述分析师认为。

  鉴于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可能跌势难改,投资者可适当延长投资期限来锁定高收益。这样可以提前锁定高收益,降低再投资风险。

  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较佳

  有不少理财专家认为,虽然一些银行每逢月末、季末、年末,都会在存贷款考核的要求下冲时点,将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提高,但是由于央行实行了定向降准,再加上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变化,部分商业银行在下半年冲时点的力度有可能会减弱,像上半年那样在月末、季末理财产品收益率大涨的情况可能会减少。“银行理财收益率普遍下行,平均收益率已经接近5%,但多家城商行新发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未明显下调,依然新发不少收益率较高的产品,投资者可以筛选商业银行中的较高收益率、投资风险较低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比如投资期限在6个月、12个月的产品,以此来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收益。”上述理财专家建议。“随着年中考核时点的过去,资金面重回宽松格局,银行理财收益率也重新走下坡路,年中收益率上浮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大幅下调,尤其是保本类和短期产品。”有业内人士建议,鉴于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可能跌势难改,当前投资者可紧抓高收益的尾巴,适当延长投资期限来锁定高收益。“相较于如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来说,银行理财目前具有较大吸引力,除了其收益性之外,安全性也成为了投资者的选择”,某银行理财师认为,为了揽储和扩大理财市场份额,尤其是城商行可能会更愿意将投资管理费让利给投资者,因此可以维持高收益。“对于手头有闲置资金,同时对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投资者而言,可以在银行中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中长期高收益理财产品,这样可以提前锁定高收益,降低再投资风险。”上述理财专家表示,总之,投资者在投资时首先要衡量自己的资金总量、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吻合度等方面,以便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实现最大收益。(金融投资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24645.html

本文标签: 银行理财产品 季末效应 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 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 金融投资报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