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从“放水”到“引水”:货币政策“新常态”

发布于 2014-06-04  快速申请贷款

央行的货币政策似乎悄然发生着一系列有趣的变化:定向降准、再贷款、SLO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市场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

有分析认为,引导汇率双向波动,堵上被动宽松的闸门,重塑货币政策独立性,继而通过精细化的工具进行定向宽松支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这就是三期叠加之下的货币政策新常态。

亦有分析认为,货币政策的新常态将由过去“挖坑放水”式的宽货币、总需求管理,转向“开渠引水”式的供给管理,其手段由过去的依赖总的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转变为精耕细作的公开市场操作,总体思路还是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服务。

“新常态”?

“新常态”是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业内人士对货币政策“新常态”的解读观点不一,也引发了激烈讨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可以用“新常态”来概括这一系列的动作,更多看到的是结构性的调整。过去我们看到的都是总量的变化,比如利率、存准率的变化,现在是针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的,出现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货币政策。现阶段央行的思路还是定向、针对性的政策。

温彬认为,当前金融中存在的货币存量大,融资存在结构性问题的特征是相联系的。现阶段,一方面,目前广义货币(M2)余额高达116万亿元,货币存量很大;另一方面,一些急需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三农”等又不能得到有效的资金满足,并且融资成本高企。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更多采用定向降准。

对于“新常态”的分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则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从全面考虑,目前的货币政策总体稳定基调不变,大的方针是不会运用降息、整体性降准的举措,但比较明显的特征是,灵活的、针对性的、局部的还是在放松,态势很明朗。连平认为“新常态”不一定是这个状态,很有可能“新常态”是指大局不动,灵活调整。现在是政策松动一些,但未来有可能在必要的时候收紧。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对货币政策“新常态”的提法有自己的观点:“新常态需要一个新的思维框架,不能讲货币政策,它是一个危机管理工具。”

对于定向降准、再贷款、SLO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李慧勇表示,货币政策天职是总量控制,它的劣势在于结构调控,假如一直采取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市场化的方向是相违背的,行政干预会越来越多,政策成本高,效率也会降低,“我不认为这是‘新常态’,而是特殊时期不得以为之的政策工具。”

市场人士认为,现在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危机管理和防风险,所有的政策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并不会成为常态,调结构的政策滥用会造成极大的效率损失。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如果“新常态”将不是一个常态,那么未来的货币政策又当如何?如果“新常态”不是持续长久的状态,那么全面、大范围的降准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可期?

温彬表示,从经济增长来看,全面降准和降息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增长,季度增长继续下挫,现在来看可能性不大;另一个则是外汇占款急剧减少,现在看来外汇占款持续减少不能排除。温彬预计,外汇占款再过两个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不一定会持续下降。主要是看经济增长,如果增长能稳住,甚至在第三季度开始小幅回升的话,外汇占款就不会持续减少。

央行最近数据显示,5月份PMI达到50.8,连续第3个月回升。

李慧勇表示,环比回升是好现象,但在历史上仅高于2012年同期(50.4),和2013年同期持平(50.8)。而2012年和2013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是7.6%和7.5%,都处于调整过程中。从分类指数看,新订单指数上升,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库存指数无论是原材料库存还是产成品库存都在下降,企业去库存仍在继续。而企业去库存,有助于未来经济的恢复,但是在短期内却是经济增长的拖累,对经济恢复不利。

温彬认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刚刚公布的PMI数据比前两个月高,3、4月份小幅回升,这次回升比前两月幅度大,相关很多政策措施最近陆续出台,对经济带来一些影响,可能6月份的利好数据会越来越多。

对于“新常态”下使用的货币工具和涉及到的行业领域,温彬认为,定向降准、SLO都是总体保证金融市场结构的流动性和稳定的一些特殊政策。

宏观调控层面,连平也认为,“从利率市场化、央行调控的角度,未来还是希望从数量手段向价格手段过渡,更多地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实体经济。“既要实现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合理配置,实现稳增长,又要避免货币量化宽松的投放导致出现问题,不管从数量还是价格,未来都有可能是结构性的调整为主。”

也有观点建议减息,而在连平看来,“未来可考虑只降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对称减息。”但都要考虑银行、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过去突出的是由数量到价格的转变,现在不管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第一财经日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22329.html

本文标签: 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货币政策 降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