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电商争相布局小贷业务 钱源与风控是突破口

发布于 2014-05-28  快速申请贷款

    5月22日,唯品会CFO杨东皓证实,公司拿到小贷牌照,已经在上海嘉定区申请注册小额贷款公司;同时有消息称,携程、搜房网也筹备发起小额贷款公司。可见,继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之后,众多电商平台扎堆到互联网金融大潮中,试图依靠平台优势完善电商生态,为合作伙伴、供应商、用户提供金融类服务,小贷业务一夜之间成为“香饽饽”,但又有多少电商企业能通过小贷公司真正尝到互联网金融的甜头呢?
  电商扎堆小贷公司
  小贷公司没有银行牌照,属于非金融机构,只由地方金融办监管。在征信审批上,小贷公司一般是批量化快速审批。在银监会连同中国人民银行向各地金融办下发的《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小贷公司的融资限制、业务范围、监管细则等都作了实质性放开。小贷公司转型路径浮现,监管大尺度松绑。
  电商小贷和一般的线下小贷公司不同,一则是信贷的生态,二则是征信的手段。对于电商小贷公司而言,虽然主要业务在线上,却能绕过一般线下小贷公司的区域限制,深度挖掘本平台生态圈。
  最早抢食小贷公司这块“香饽饽”的是阿里巴巴,2010年,其斥资16亿成立了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后在重庆开设了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2012年,苏宁云商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3年,百度和京东的小贷公司相继落户上海嘉定。近日,唯品会也计划在上海嘉定设立小贷公司,携程与搜房网也筹划发起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呈现火遍大江南北之势。
  互联网金融是趋势
  最早尝到互联网金融甜头的阿里巴巴,在其招股书中披露,2010年成立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截至2013年底,其服务的贷款对象超过34.2万个。仅2013年,其新增贷款就接近1000亿元,规模超过一家小型城商行。电商企业原本就青睐于金融服务,而如此可观的利润更令人眼红。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那么2014年就是互联网金融的爆发之年。电商小贷更因为拥有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双重基因,成为电商企业试水互联网金融眼中的第一块“香饽饽“。
  市场需求方面,据海通证券的报告显示,小额贷款市场利率在30%-40%,小额贷款市场的需求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信贷额度控制和货币政策转向,经济趋于去杠杆化,市场整体资金面紧张。政策上,《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显示将放宽融资限制,促进小贷业务更加阳光化。
  电商的客户积累和各个生态圈内的小额融资需求,加上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催生的互联网征信模式,为社会融资提供了信用嫁接的全新视角。对于线上的电商小贷而言,互联网所积累的客户资源和数据,以及日常交易流水是其核心优势。电商小贷实现了在审核成本和风险控制中达到一个较好的均衡。一个生态圈的链条越完整,封闭性越强,在平台化生态圈内进行小贷业务的推广和实施的成本也就越低,违约率也就越能控制。电商小贷对于维系电商和互联网平台客户,保持生态圈的稳定具有较大的粘性作用。
  小贷前景看钱源与风控
  业内人士认为,电商小贷更多的是配合公司整体战略,致力于以更低成本、更快捷程序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好金融服务。
  此外,取消电商小贷地域限制是个利好消息,相比小贷公司存在经营地域限制,电商小贷被允许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全国电商发放小额贷款。互联网企业可以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关联企业或子公司共同注资小贷公司并实现100%控股,满足互联网公司全资拥有小贷公司的经营要求。
  一方面,如何扩大放贷资金来源是个挑战。只要能解决资金来源,握有商户和用户的资源就可以实现流量变现。
  另一方面,风险控制上需要全新风控模式设计。信息掌握度、审核技术、审核有效度仍需重点把控;对境外电商卖家的实际经营状况仍缺乏全面了解可能造成坏账风险;与电商卖家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可能存在的数据造假。

  电商小贷是电商企业全面进军金融业务的“牛刀小试”,在解决了钱源、完善风险控制后,小贷业务的前景是被看好的。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21999.html

本文标签: 电商小贷 互联网金融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