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贷客资讯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转型期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面临挑战(二)

发布于 2013-12-11  快速申请贷款

    据银监会警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集中风险已从长三角地区向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蔓延。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研究表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依然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较高的行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此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增速最快。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国家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表明,过去一直强调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在未来几年有实质进展。但在经济转型期与经济周期叠加时,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将面临更加严峻挑战。

  1.贷款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转型要求

  截至2013年9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0.28万亿元;其中,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达54.26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77.2%。如此规模庞大的贷款规模适应了旧经济生产方式的需要。在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下,需要对贷款结构,尤其是企业及其他部门的贷款结构加快调整。但受贷款合同和贷款企业盈利能力的双重制约,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空间十分有限。数据显示,企业及其他部门的中长期贷款约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在贷款期限尚未届满时,商业银行无法要求贷款提前偿还。

  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率较低,今年9月份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9%,呈缓慢下降态势。由此可能会引发贷款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转型要求,增加存量贷款质量劣变可能性。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提出了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宏观金融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机构加快资产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进程。但这项工作也面临现实困难。

  首先,盘活存量意味着要将收回的信贷资金更多的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仍在培育,若资金过多集中,就有可能再出现类似光伏产能过剩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受损的情况。

  第二,相当多的借款企业虽然已经失去了发展动力,但涉及数量不少的工人就业,即使可以将信贷资金收回,出于稳定的压力,也不得不重新投入。

  第三,出于风险考虑,金融机构对制造业投资趋向谨慎,增量信贷资金也较难及时投向于有发展前景的高科技制造业,其中相当部分信贷资金仍投向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地产领域。

  我国并不缺少政策文件,关键是要将每个政策文件落实。虽然一些政策指向非常明朗,但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就必须要有好的传导机制。通常,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在调节结构上作用不大,而信贷政策可以弥补总量政策在结构调节上的不足。但信贷政策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信贷政策在激励手段上存在不足,在制约上缺乏工具,使得落实信贷政策基本上要依靠金融机构的主动行为。但这在商业性环境下,能否实现要大打问号。特别是一些限制银行信贷资金进入的领域,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绕道表外对被调控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目前,影子银行体系监测还没有完全建立,影子银行涉及的资产质量也无法准确统计。从市场信息发布的情况看,似乎影子银行体系资产质量要好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这个判断可能有些武断。因为目前的影子银行体系具备类似滚动发行的机制,可以规避银行信贷只能展期一次和借新还旧的政策约束。因此,只要资金能够接续,就不会发生现实的损失风险。

  不仅如此,很多影子银行资产追踪溯源仍来自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很难设想影子银行的融资管理能力要高于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对信贷政策的规避,使得全部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进程要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反过来又可能会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2.“去产能”将使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风险充分暴露

  去产能进程将是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风险充分暴露的过程。这是因为,去产能就是淘汰与压缩的过程,意味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当规模信贷资金所形成的资本品将彻底退出生产过程。作为这些资本品的货币映射,对应信贷资金完全失去了自偿能力。

  应该看到,去产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对企业来说,要壮士断腕,很难割舍。对银行来说,不良贷款快速暴露,将影响到当期经营业绩,难以面对。因此,除非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到不得不披露时,金融机构管理层可能主观上存在掩盖资产质量风险的意图,而将不良资产质量风险留给下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有其科学性,但主要仍依赖于经营人员的主观判断,具备一定的可操作空间,相关报表反映的资产质量与真实情况可能会存在一定出入。

  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规划了未来五年中国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五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分业施策,称通过5年努力,实现产能规模基本合理的目标。客观分析,产能过剩并不只是在中国出现,过去美国与日本也曾出现产能过剩问题。而我国产能过剩与资金推动相互交织,就有可能带来信贷资产质量劣变风险。上述5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投资,多数都大量使用了银行信贷资金,并沉淀为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与机器设备。

  在去产能过程中,实现信贷资金有序退出,且不发生损失,本身就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如果商业银行对过剩产能行业的企业收贷过于严厉,就有可能让企业一下子陷入困境,并通过我国传统上的互保链条进行风险传导,影响到更多的企业经营。但如果是在维持企业低效益经营的情况下逐步压缩贷款规模,信贷结构调整进展将大大滞后于经济转型的要求。事实上,去产能进程中的信贷结构调整,是“急性发作”和“缓慢等死”的综合权衡。如果行业发展前景十分渺茫,市场需求极度萎缩,选择“休克疗法”可能会更有利于将来的健康平稳发展,但这必须要忍受短期内不良贷款风险急剧释放的结果。

  3.“降杠杆”增加不良资产风险

  降杠杆将增加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其传导机制在于信用风险的传染。以单家企业为例,加杠杆的作用,使得很多企业的资金链条关联度大大加强。降杠杆则要求企业减少负债规模,这势必会影响到相关联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对这些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较大影响,使得资金链条显著绷紧。

  因此,若一家企业的杠杆率大幅降低,一方面企业有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到期融资;另一方面通过快速的风险传导,影响到上、下游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现金流状况,增加这些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到期融资的风险。2011年温州爆发了区域性金融风险事件,可以说与企业降杠杆不无关系。

  国际金融危机后,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企业降杠杆趋势不同,我国企业总体处于加杠杆的过程中。从企业财务费用情况看,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高达1.09万亿元,同比增长25.9%,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4.9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市场经营活动的资金面约束增强。今年6月份,我国货币市场还一度出现“钱荒”,今年三季度资金面总体趋向紧张。10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8564亿元,创下年内次低纪录。为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的经济发展,必须要逐步减少贷款投放,盘活存量,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在此过程中,高杠杆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将会明显增加,并威胁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企业总体适应了加杠杆的过程,还没有适应降杠杆的要求。在西方国家降杠杆的过程中,企业经营收缩导致就业市场出现恶化。由于二战后西方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福利制度,失业率上升还没有威胁到社会稳定。而我国失业救济制度不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因降杠杠可能引发的失业人数上升可能会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

  因此,在急剧加杠杆后再逐步降杠杆,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这需要货币政策不能从应对国际危机时的适度宽松向紧缩立刻转变。事实上,从大的方向判断,货币政策目前也是逐步趋向紧缩的过程,这一点在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上涨上也能得到充分反映。

  4.房地产金融资产质量存在潜在劣变压力

  当前我国金融资产质量风险还没有完全暴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仍保持上涨态势。即使一些资产出现不良,但有抵押的房产与土地可处置,金融机构还不至于陷入恐慌。去年以来,江浙闽等地的不良贷款增长较快,但因为这些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涨势强劲,信贷资产风险加速演变过程还没有引起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对今后信贷政策进行重新检讨。

  事实上,无论是国别比较,还是历史经验,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可以保持持续的、长期的上涨运行态势。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至今的新一价房价上涨,与预期推动存在密切的关系。过去十年间国家也先后采取了调控措施,但政策成效却未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由于住房需求在观望后的集中释放,加剧了房价上涨压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了加快住房保障与供应体系建设。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没有涉及房地产,但提出了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日前,安徽试点农村集体用地流转,在2015年底前,安徽的20个县、区实现农村集体所有的国有土地确权登记证全覆盖,允许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和农民住宅小区建设;未来还将建设统计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

  可以预计,未来我国房地产政策将在坚持市场为主、政府保障的前提下,加大住房供应,完善相关的房地产税收制度,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市场运行的轨迹,房价滞涨并回归理性的可能将大大增加。同时,货币政策走向稳中偏紧,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将加快,有可能会对住房需求的货币层面形成制约。因此,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可能性将会明显加大。

  应该看到,在房价上涨过程中,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劣变可能性非常小。但在房地产市场迎来拐点后,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劣变的可能性将急剧增加。截至2013年9月末,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4.17万亿元,如果将土地抵押作为其他贷款的前置条件,房地产运行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房地产信贷资产的质量。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很多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倒闭,呆账和坏账大量增加。1998、1989和1990年分别倒闭的221、207和169家银行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房地产为主的不良贷款急剧增加所造成。从1981年到1989年,储蓄和贷款协会共倒闭998家,亏损额高达2000亿美元。1991年第一季度,美国前八大银行呆账总额为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8%。其中作为美国最大商业银行的花旗银行其呆账增加7.52亿美元,使其呆账总额达到70亿美元。(上海证券报)


本文固定连接:http://www.andaike.com/news/10991.html

本文标签: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资产质量

我要贷款

贷款城市:

贷款金额:

快速贷款 城市:北京  上海  重庆  成都  >更多 类型:消费贷  汽车贷款  房产贷款  企业贷 金额:5万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热门:快速申请贷款  信用贷款  公务员贷款